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

杨乐:在红旗下成长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新华网

  8月16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一场在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MR智能演播室举行。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在讲述他与数学研究的故事。新华网 焦鹏 摄

  以下是文字实录。

  记得新中国成立不久,在我的家乡江苏南通,从各小学挑选了一些学习成绩优良,表现较好的同学参加少年儿童队,那时候简称少儿队,就是后来的少年先锋队。我所在的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是积极参与者和主力,我们举行宣誓仪式的那天,我和校内几十名同学怀着纯真和兴奋的心情,和其他小学里选出的同学,聚集在南通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更俗剧场,举行集体的入队仪式,我们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少先队员。

  令人难忘的是1956年春天,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即便当时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在中学里也有十分强烈的反应,使我和广大同学学习更加刻苦和努力。这年的夏天,我们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同学们纷纷考入清华、北大以及沪、宁、杭、西安等地著名学校学习,许多人响应国家号召,进入了航空、造船等国防专业,我则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

  从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期间,虽然当时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又面临着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然而国家对教育和培养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和其他同学成长的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后来做的这些研究工作获得了国际上同行的高度赞誉,如美国、西欧、苏联的一些权威学者,比如R. Nevanlinna, L. Ahlfors, W. K. Hayman, W. H. J. Fuchs, A. A. Goldberg等学者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1976年,当时美国委派了一个纯粹与应用数学代表团到我国进行深入交流,也对我们的研究工作高度赞扬。苏联大百科全书复分析卷里引用了我们9篇论文,对几项成果都详细加以论述。这说明中国学者完全具有创新精神,可以在研究工作上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国家选派了大批访问学者到美国、西欧、日本等国进修,他们刻苦努力,回国后成为科研战线上的骨干。七七年开始恢复高考的学生,认真学习,许多毕业后在国内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逐渐成为杰出的专家、学者。

  九十年代中期,在中科院时任常务副院长路甬祥和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共同倡议下,中国科学院设立了晨兴数学中心,实行开放、流动、面向国内外的新研究体例,要求中心体量要小,但是水平要很突出。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晨兴数学中心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国内外数学交流和培育青年拔尖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声誉。

  一些宽敞的楼宇大厦、设施齐全、十分先进的研究和实验室,不仅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科研机构和著名大学里已经司空见惯,就是在中、小城市一些不大知名的大学里,在新世纪以来也都陆续建设了非常漂亮的新校园,大部分可以和欧美的一流大学的校园建筑相媲美。科研、创新、人才不再是阳春白雪,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它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前进与人类文明。我们已经拥有一批十分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在国内外的一流大学受到了很好的培育与训练,在研究工作上已经初露锋芒,有卓越的表现。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气氛,使他们有更加宏大的目标,长期专注和钻研,不断克服困难,取得重大创新与成果。

<p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color:="" rgb(64,64,64);=""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padding-left:="" margin:="" 0px="" 15px;="" padding-right:="" 0px"="">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八大以后走过的征途,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进的信念和步伐,我们将迎来科技创新的崭新局面,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谢谢大家!